致命的局限性——从《儒林外史》《围城》到《废都》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三次“突围”
赖应琴 ; 滇池 2001 年 02 期
<正>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就此论题,首先涉及两个概念的解答:其一、什么是自我意识?按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意识返回到自身,是在它的对方中意识到它自身"它是人类个体对自身作为历史社会活动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尺,其基本内涵包括人的自我价值意识和自我生命意识即人的价值追求和个体生命体验两个层面。其二、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如果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这一命题,答案未免会使我们感到有些荒谬,问题在于:是否一切知识的据有者均可自诩为知识分子并毫无愧色?事实上,自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阶层进入人类文明视野起,作为"知识分子"的原始符号定义即已遭到淡化和消解。我们知道早在先秦,中国知识(本文共计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