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选材 深立意——创作话剧《温情便当》的一点感想
曹敬辉 ; 剧影月报 2021 年 01 期
<正>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也考验着整个国家对疫情的应变能力。疫情发生后,众多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援、以声为援,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也引来不少非议。一篇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刷出了数十万的阅读量,网民评论称"没人陪你感动""请诗人闭嘴"等此类情绪化表达的言论不绝于耳,连著名篆刻家韩天衡为表达对钟南山院士的敬意,为其治印,也遭到网友批评"不如捐钱捐口罩"。从网民批评的一些作品来看,也的确有令人不适的作品,千篇一律、简单化的文艺作品,感染力自然大打折扣,有些作品被人诟病就因为不合时宜,违背常识、自我矫情、大刷自我存在感,与民众的切身感受没在一个频道上所致。那么,我们的作家应该如何写好这类文艺作品,才不至于被观众唾弃呢?接到抗疫话剧的创作任务时,我,(本文共计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