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17—19世纪西方绘画中国风
廖琳达 ;廖奔 ; 美术观察 2022 年 10 期
经由瓷器等器物层面传达的中国形象,体现在17、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绘画作品里。而旅游者、传教士和外交使团携回的绘画中的中国图像,推动了欧洲绘画中国风的形成。在欧洲铜版画印刷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欧洲图书中的中国图绘大行其事。19世纪广州十三行中国画匠绘制的众多外销画更是为欧洲绘画注入中国元素。(本文共计 6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中国画的留白
张乃千
艺术大观 2022/35
·
中国意象油画的现代内涵与观念
司泽汉
艺术大观 2022/35
·
书中图:明代版画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李啸非
美术观察 2022/12
·
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立轴山水画名迹赏析
杨勇
美术大观 2022/11
·
魏晋尺牍首行字迹偏大原因考
祁小春
美术大观 2022/11
·
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考
万波
收藏家 2022/10
·
从传统人物画看中西色彩观的差异性
仝圆
东方收藏 2022/11
·
“新工笔”的生成语境与流变
杨晓君
艺术大观 2022/32
·
线条的舞蹈:草书的审美解析
刘德兴
艺术广角 2022/06
·
“骨法用笔”: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李婕妤
美与时代(下) 2022/11
·
美术观察
·
2022年10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卷首语
·
美术经典的数字化传播
·
用数字技术讲好美术故事——范迪安院长专访
·
数字化助力美术经典的传播与重生
·
以数字视听媒介传播美术经典的正反思考
·
数字时代:视觉艺术审美与媒介传播如何共赢?
·
美术馆数字化:呈现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
·
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呈现新模式——以数字敦煌展陈理念与视觉传达为例
·
美术馆:数字化的美术经典
·
数字展示的未来——从今日美术馆的数字化实践谈起
·
为时代画像 为人民抒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纵览
·
“师范美术教育与当代美育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游古今,历无界”基本陈列展述评
·
岭南鉴藏视野中的宋元书画——“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述论
·
以展览的方式“读史品诗”——“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策展小记
·
艺汇
·
慎终追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明清祖容像研究
·
感召和气,以致丰穰:《踏歌图》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