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应警惕“三个不当”
殷国禺;李婧 ; 民族艺术研究 2010 年 05 期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应警惕"三个不当":"护形"而"失神",民族文化走向"样式"和"空心";"复归"或"禁变",保护工作偏于"机械"和"唯美";"唯利"且"趋俗",开发过于"铜臭"和"跟风"。如果不避免这"三个不当","开发与保护"反而会加速民族文化的衰减与灭亡!(本文共计 6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0年05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看艺术学科发展现状
·
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云南德宏桥头堡建设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
关于庐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策的探索
·
昆曲演唱的音色特点研究
·
值得珍视的周口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四川古戏“巴渝舞”推考
·
音乐演释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系统辩证
·
民间音乐的当代传承方式
·
文化视阈下的岩洞“嘎老”音乐本体构成
·
中国古代社会的女乐及其音乐艺术——《花国剧谈》中的女乐为例
·
“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暨中国灯戏·南充论坛”在四川南充举行
·
关于构建云南“一族一舞”的情况分析——兼及对“原生态舞蹈”的思考
·
缅甸舞蹈:折射古老的传统文化
·
巍山彝族打歌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调查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新路径——从休闲消费到休闲产品
·
文化遗产与视觉文化的交汇:新艺术史的视野
·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应警惕“三个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