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守护民族文脉的精魂——文献的流转与传承
本刊编辑部 ; 传记文学 2021 年 09 期
<正>《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始于殷商。"文献"一词,最早记载于孔子《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文"指典籍,"献"就是能读懂、传承这些典籍的人才。(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传记文学
·
2021年09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苏东坡新传》
·
《张爱玲传(修订版)》
·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
守护民族文脉的精魂——文献的流转与传承
·
古本《竹书纪年》与《尚书》的传说
·
《金楼子》与《永乐大典》的聚散流转
·
画卷背后——《富春山居图》的八百年往事
·
抗战前后清华馆藏图籍的收集、南迁与抢救
·
《共产党宣言》广饶孤本:一份产生过特殊价值的党史文献
·
攀登数学之巅——陈景润及他的(1+2)简要论文手稿
·
立碑纪念的“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见证
·
乌兰牧骑:红色嫩芽 文艺先驱
·
“持艺舟双楫,求学艺相成”——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习生活点滴
·
来谕惓惓,亲如促叙——记复旦大学王继权老师
·
“文献工作应该有自己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刘福春的新诗文献工作
·
翻译史上的“惊鸿如逝”——洪涛生与冯至的师生情谊与中德交错
·
郭沫若礼赞成仿吾(下)
·
高中语文传记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