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
王学典 ; 中国图书评论 2007 年 05 期
<正>有一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新史学”理路为什么没有延续下去,而胡适、傅斯年等人提出的汉学却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快把梁启超的“新史学”排除在外?其实梁启超当年提出的“新史学”,很多理念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的,研究方法也采用了现在我们学科内采用的方法,如历史统计是早于国际历史学界率先提出的方法,这些为我们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中国图书评论
·
2007年05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大学生就业难:正常中的“不正常”
·
就业能力建设:一种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
·
短期紧张、结构缺口与大学生就业——再读《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
·
早期夏威夷客家妇女的“黄金”梦——《夏威夷》对中国客家人的描述
·
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
·
国际视野下的史学研究
·
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
·
“问题”中的历史研究与地方性经验
·
2007年知识工程荐书活动启动
·
社会史研究的现代视野——从环境史研究的跨学科谈起
·
横看成岭侧成峰——读肯尼主编《牛津西方哲学史》
·
《黄遵宪集》商兑匡补
·
阿多诺:西马之否定(上)
·
谈谈《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
·
古中国的歌
·
中产阶级:从文化整容到学术编码——读《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
·
“全方位”名义下的务实外交——解读《“全方位外交”的时代:冷战转变时期的日本与亚洲(1971—1980)》
·
关于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