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探访文山包种茶
陈勇光 ; 茶道 2021 年 10 期
<正>清香包种,渊源流长包种茶以前是乌龙茶的代名词,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文山包种的简称。文山是古地名,包括了坪林、石碇、深坑等地。南港是包种茶原乡,近文山堡,也属于大文山地区,这里保留着最传统条索状的乌龙茶。关于包种茶的来历,多认为是早年闽南的茶行用两张方形毛边纸,内外相衬,四两一包,再盖上红印,因"纸包"之意而有包种茶一说。另有说法是闽南人会将各色花杂品种茶称为"色种",写得潦草了,大家就将"色种"两字误传为"包种"。(本文共计 4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茶道
·
2021年10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正味与正气
·
茶博士
·
茶言微语
·
闽茶发展的新格局——福建提出到2025年茶全产业链总值超2000亿元目标
·
解读新时期和新政策下的闽茶产业
·
下一个五年,闽茶产业如何修炼好“内功”?
·
科技创新撑起“闽茶骄傲”
·
“透天香”黄金桂
·
黄棪芳华录
·
“文场草寇”轶事
·
福鼎发“四力”打造白茶金字招牌的实践与思考(上)
·
探访文山包种茶
·
古茶林里的守望者
·
不同浸泡方式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
墨韵茶香“良”相宜——金石名家、茶疗专家、九旬乡贤林乾良手书《茶道》墨宝欣赏(下)
·
唐果子与和菓子(上)
·
培养品茗者
·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