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仲尼”还是“仲泥”?
王辉 ; 读书 2022 年 08 期
<正>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人名字相应,“丘”“尼”之间有何关系?历史上有两种代表性说法:《史记·孔子世家》及司马贞《索隐》以孔子头部中间低四边高而得名、字,《孔子家语·本姓解》以拆分尼丘山而成名、字。但古人取名“不以山川”(《左传·桓公六年》),尤不以本国山川(孔颖达:《正义》)。“丘”指四方高中央下之地;《说文》解释“尼”为“从后近之”,即接近、靠近。二字意思并无关系。而银雀山汉简《晏子》、(本文共计 1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读书
·
2022年08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中国人必须走”:美国暴力排华时代的种族政治
·
“仲尼”还是“仲泥”?
·
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全球化
·
碎金屑玉的意义
·
走出审美:盖尔的艺术人类学
·
石原慎太郎的底色
·
托翁和陀氏的“出道”与“躲避”
·
臧文仲废六关说
·
一位学者的学术自传
·
好吃不懒做的扶霞
·
谈徐光启
·
汲古阁抄本的纸张
·
信札里的俞曲园先生——书法、笺纸与知识生产
·
聂会东的未竟之志
·
阿尔都塞和孤独
·
再造国家:埃及在19世纪
·
灵魂膨胀的解药何处寻?
·
左宗棠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