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信札里的俞曲园先生——书法、笺纸与知识生产
延雨 ; 读书 2022 年 08 期
<正>在传统中国社会,私人之间的书信往往不单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同时也会成为可供收藏、欣赏、传承、复刻,以及临摹书法的对象,此是为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区别于欧洲的最显著特征。自汉代以来,这种基于书法审美意识的传统便形塑着中国的书信文化,并促生出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有寄望于信札上的书法能够流传后世者,(本文共计 9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刘胜利作品
刘胜利
文化产业 2023/02
·
书法名家·李学伟
思维与智慧 2022/22
·
书法名家·寇学臣
思维与智慧 2022/24
·
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考
万波
收藏家 2022/10
·
郭忠之作品
郭忠之
文化产业 2022/35
·
孙俊厚作品
孙俊厚
文化产业 2022/34
·
傅山书法艺术风格分析及成因
韩敏
收藏与投资 2022/10
·
品味赵建功书法的“文气”
梁地
文化产业 2022/28
·
庄辉作品
庄辉
文化产业 2022/26
·
宋元书法中的文人书房
段莹
紫禁城 2022/04
·
读书
·
2022年08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中国人必须走”:美国暴力排华时代的种族政治
·
“仲尼”还是“仲泥”?
·
近代早期的伊比利亚全球化
·
碎金屑玉的意义
·
走出审美:盖尔的艺术人类学
·
石原慎太郎的底色
·
托翁和陀氏的“出道”与“躲避”
·
臧文仲废六关说
·
一位学者的学术自传
·
好吃不懒做的扶霞
·
谈徐光启
·
汲古阁抄本的纸张
·
信札里的俞曲园先生——书法、笺纸与知识生产
·
聂会东的未竟之志
·
阿尔都塞和孤独
·
再造国家:埃及在19世纪
·
灵魂膨胀的解药何处寻?
·
左宗棠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