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的脉络纹理与改造
魏玲珺;王嘉琦 ; 黑龙江画报 2021 年 10 期
<正>乡村的形成是以人类生存为前提的动态聚合,有着有迹可循的发展逻辑,这种普遍可行的规律,使得零星散乱的个体在发展的牵引中凝聚成稳定整体的乡村脉络。本文从《乡土中国》的社会性挖掘开始,转向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脉络的探讨,并通过乡村纹理的梳理加以深入的印证和总结。其次基于传统乡村空间模式的认识,明确现阶段乡村公共空间的缺失,打造新时代乡村公共空间完整发展新方向。(本文共计 3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黑龙江画报
·
2021年10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藏戏传统剧目中的魔宝主题
·
淡泊清逸 寓情山水——元代山水画艺术赏析
·
没有字的故事——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的文化演绎
·
影视表演中演员镜头感的运用与体现
·
经典绘本《疯狂星期二》的角色设计赏析
·
国画山水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
传统藏戏情节的故事形态学体现
·
社会因素对修拉艺术风格的影响
·
传统绘画技法在现代插画中的综合运用
·
边景昭花鸟画风格——以《三友百禽图》为例
·
版画艺术中肌理语言的运用
·
计时器——弗朗切斯卡《耶稣诞生》的“剧场式”空间分析
·
基于旅游资源的常州运河文化定位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
·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的脉络纹理与改造
·
“可游可居”语境下乡村诗境生态建构——基于“浙东唐诗之路”乌岩头村的考察
·
中国乡村文化景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