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注册]
时政杂谈|财经理财|家居装饰|人文精神|人物巡礼|文化交流|服饰美容|我爱我家|家庭收藏|数字生活|文粹欣赏|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唐武周时期洛阳龙门石窟中弥勒造像的特征及原因
康丹丹;马倩倩;缪甜 ; 华夏文化 2022 年 01 期
<正>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即太和十八年(494)就已经开始开窟造像。北魏以来,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断续营造400余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90块。在北魏时期和唐代达到造像的高峰,其造像分别占据龙门窟龛造像总数的30%和60%。洛阳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区位因素,是北魏迁洛后的都城和唐朝的东都,其佛教因素除远传而来的印度佛教外,(本文共计 4 页)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CNKI荣誉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交流 用户建议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 2023 中国知网(CNKI)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75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KNet平台基础技术由KBASE 10.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