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华为“辞工”事件解读
吴俊;彭勇 ; 瞭望 2007 年 46 期
<正>不管是出于怎样的主观目的"辞工",客观上形成了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不良影响(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非法用工,谁来承担用工之责
谢炳城
人力资源 2022/15
·
“限时限次如厕”有悖人性又违反法律
杨璐嘉
方圆 2022/11
·
企业有权解雇家暴员工吗
谢炳城
人力资源 2022/07
·
不存在劳动关系就不能认定工伤吗
肖俊林
方圆 2021/21
·
企业迁址,要付经济补偿吗
陈晔
人力资源 2021/19
·
谁来为骑手的工伤买单
李双星
中国工人 2021/06
·
竞业限制的“恩”与“怨”
人力资源 2021/09
·
从容应对事业单位劳动争议
穆桂芳
人力资源 2021/02
·
防错休,年休假操作指南
沈海燕
人力资源 2021/01
·
履职损害,企业有多大追偿权
李闯
人力资源 2020/21
·
瞭望
·
2007年46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大国财政的新任务
·
农村金融需要多渠道
·
记者当自律
·
救灾救助还要着眼长远
·
抓阄裁员?
·
博物馆免费开放或可大步前行
·
“游击战”何时转为“常规战”
·
“打新潮”撞击新股发行机制
·
华为“辞工”事件解读
·
珠江“黄金水道”断航之忧
·
大西南出省陆路运输不堪重负
·
一周网谈
·
时事聚焦
·
四大机制促和谐
·
拓宽民心通道
·
协调利益的基础
·
保障公平与共享
·
以权益保障促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