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花鼓戏唱腔对民族唱法的影响初探
朱明珠 ;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 年 06 期
湖南长沙花鼓戏是湖南民间传统戏曲剧种的一种,它曾被称为“打花鼓”、“花鼓灯”、“竹马灯”等。它起源于山歌、民间歌舞,产生于长沙市区周边的广大农郊地带,流行于旧长沙府属各县和西洞庭湖区乡镇。在基本成型后,因为有益阳、宁乡等不同的种类,所以在民间的时候又被称为益阳花鼓戏、宁乡花鼓戏等剧种名。因为剧目相通,唱腔与伴奏基本相同,又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1947年,长沙花鼓戏在长沙城有了一席之地。经过市场的检验,最终留下的民众、新义花鼓戏剧团即现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前身。1949年开始相互搭班演戏,艺术上相互吸收,20世纪50年代年代以后,被统一称为长沙花鼓戏。(本文共计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