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诉讼社会与无讼社会的辨析和启示——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国家与社会
范愉 ; 文化纵横 2013 年 03 期
<正>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对法律的滥用往往成为诘难法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思路下,人们通常会将传统中国作为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无讼"社会。在古代中国尽管确实存在着相对"无讼"的现象和"息讼"的努力,但实际上有不少区域呈现出"诉讼社会"的景象,诉讼滥用、欺诈诉讼、恶意诉讼等甚至成为一些地方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外,中央集权下(本文共计 1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文化纵横
·
2013年03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钢铁是科技炼成的
·
政治共识与腐败的治理
·
云南的水变广州的电,广州的天变云南的蓝
·
腐败在中国
·
美国的中东战略展望
·
中国:分权后的政治运作
·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
诉讼社会与无讼社会的辨析和启示——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国家与社会
·
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
·
从排诋佛教到提倡佛教——以清末民初张謇为主的讨论
·
走向宗教的多元治理模式
·
国家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问题
·
书院传统的当代价值
·
腐败的逻辑与根源
·
腐败的非制度根源
·
市场转轨与腐败模式的变迁
·
《开放时代》2013年第3期目录
·
超越国家中心主义:中国腐败治理的历史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