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时政杂谈
|
财经理财
|
家居装饰
|
人文精神
|
人物巡礼
|
文化交流
|
服饰美容
|
我爱我家
|
家庭收藏
|
数字生活
|
文粹欣赏
|
法制天地
数据加载中......
《大公报》的一项人事制度
胡邦定 ; 炎黄春秋 2015 年 02 期
<正>《大公报》在20世纪前半叶是一张很有影响的报纸。特别是从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接办之后的"新记公司大公报"阶段。这三个创业者各有特点,配合默契。吴是"北四行"之一的盐业银行老总,他用五万大洋把《大公报》从大粮商王郅隆手上顶下来,并自任社长。胡是报业全才,编采都是能手(1919年巴黎和会他是唯一的中国记者),还擅写评论,尤长于经营管理。张季鸾则是20世纪著名的笔杆子,文笔(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炎黄春秋
·
2015年02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思考
·
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思路——学习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
谭厚兰曲阜“讨孔”纪实
·
对法治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两件事
·
清华大学工宣队始末
·
本刊启事
·
自封的“半个红学家”江青
·
杨培新与反通货膨胀
·
一个物理学家的“改造”——束星北的苦难与思考
·
记好医生高耀洁
·
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及动机分析
·
探“高饶反党集团”与党内斗争模式
·
有奖征集民间抗战实物档案
·
《大公报》的一项人事制度
·
忆老友鲁兮
·
古巴宗教政策的变迁
·
正规出书 约稿通知
·
读者来信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