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五六十年代文学的意义——洪子诚访谈录
洪子诚;静矣 ; 北京文学 1998 年 07 期
<正> 问:在我的印象里,您的批评理论工作,主要是侧重于“文学史”方面的;而且近年好像主要力量是放在“十七年”和“文革”的这些阶段。请问您的这一选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答:你用了“选择”这样的词,好像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多条道路、多种方式中任选一个。情况不是这样的。大学毕业留校,分配我教写作课。“文革”结束后,学校(本文共计 7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法国龚古尔奖:被文学宠爱的情人杜拉斯
美文(下半月) 2009/06
·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在金融海啸中的思考
范曾
艺术评论 2009/05
·
移动的边界 不灭的文学
于岫岩
青年文学家 2009/03
·
从卞毓方到季羡林
童真
青年文学家 2008/12
·
新锐艺术批评,或针对新锐艺术的批评?
卢缓
上海艺术家 2008/06
·
熊召政:一个世界 两个王国
艺婕;年一
青年文学家 2008/11
·
客体、文学与接触空间——通向接触空间诗学之路
陶家俊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4
·
美国文学经典的修正与重读问题
程锡麟;秦苏珏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4
·
大地上的魔术师
陈奇相
东方艺术 2008/17
·
文学想象的认知基础——论斯卡利的《由书而梦》
何辉斌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3
·
北京文学
·
1998年07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午夜场
·
预谋
·
一个聪明人和一个精神病患者
·
逃亡者
·
桃花红 杏花白
·
丁玲不简单——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在话语生产中的复杂角色
·
重新确立教育终极目标
·
不要错过历史机遇
·
认识和热爱中国文化
·
语文课要解放人的心灵才智
·
五六十年代文学的意义——洪子诚访谈录
·
言情
·
暖雨
·
走神儿
·
向着秋天的方向——此文献给少女G
·
哭师哭友哭好人——敬悼张志民
·
泪洒祭恩师——哭送诗人张志民
·
诗的远行——怀念张志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