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科学入诗:蒲龄恩在《伤口回应》中的艺术探索
陈尚真 ; 当代外国文学 2008 年 04 期
科学入诗是蒲龄恩在其组诗《伤口回应》中对诗歌艺术尝试创新的一个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以科学词语构建诗歌意象、以科学文体承载诗歌情感、以科学方法展示诗歌境界。组诗中的每一首诗都仿佛一段意识流的影像式记录,由一系列受严密逻辑思维控制的意象组成。客观中性的科学语言在诗歌中被赋予新的表现功能,成为呈现人情感体验的新载体。(本文共计 6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闻捷:魂归故里的路
方范
金山 2009/06
·
一门风雅 以诗传家——读《镇江鲍氏名人诗词合集》随感
蒋光年
金山 2009/05
·
李清照:命运与个性铸就的奇女子
李莉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论当代世界文学语境下的中国诗人写作
吉狄马加
民族文学 2009/01
·
福建诗歌现状反思与透视
庄伟杰
厦门文学 2008/Z1
·
科学入诗:蒲龄恩在《伤口回应》中的艺术探索
陈尚真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4
·
“袅晴丝”及其他
夏写时
上海戏剧 2008/09
·
谁念西风独自凉
王本道
雨花 2008/08
·
率性·诗思·逍遥游——庄伟杰诗文创作、文学评论及书法艺术漫评
朱文斌
厦门文学 2008/07
·
先生本色是诗人
谢冕
厦门文学 2008/07
·
当代外国文学
·
2008年04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门口
·
翌日清晨的蝉
·
元戏剧理论面面观——从阿贝尔到哈林史密斯
·
萨义德作为知识分子的理论和实践
·
重返自我——论福柯的《性经验史》
·
译林新书介绍
·
客体、文学与接触空间——通向接触空间诗学之路
·
美国文学经典的修正与重读问题
·
当代美国文学研究“杂糅”视角的运用与特征
·
20世代80年代以来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述评
·
论品特及其戏剧与政治的关系
·
评品特的影视剧本——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
·
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
·
科学入诗:蒲龄恩在《伤口回应》中的艺术探索
·
记忆不能承受之重——《考瑞基多拉》及《乐园》中的母亲、记忆与历史
·
征稿启事
·
复调的呈现——《孩子们的巴赫》中的人物关系解构
·
爱情的三次超越——从《广岛之恋》看杜拉斯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