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注册]
文学博览|诗歌及韵文|小说|散文及杂著|戏剧文学|曲艺|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天梯山石窟北魏壁画艺术特征探究
赵雪梅 ; 东方收藏 2020 年 17 期
<正>天梯山石窟又叫凉州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源头。现存规模不大,但却十分重要;虽不如后期各大石窟有名,但深入其中会发现内敛中透露着夺目的光芒,朴实线条中展现着古人精湛的画技。在自身工作经验和大量文献基础上,试分析天梯山石窟北魏时期壁画的艺术特征。天梯山石窟俗名大佛寺,又称广善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余年历史。因山峰陡峭,登临之难,犹如攀登天梯,故名天梯山,据《武威县志》记载,于民国十六年(1927),武威发生了8级地震,陡峭的山峰在地震中被毁(1)。据《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记载,天梯山石窟原有洞窟二十六窟("诸佛之龛,二十有六"),地(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CNKI荣誉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交流 用户建议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 2023 中国知网(CNKI)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75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KNet平台基础技术由KBASE 10.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