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早期美国电影收藏的理论动力
陈端端 ; 电影文学 2014 年 15 期
在电影从街边马戏发展为博物馆藏品的过程中,有一批理论家与制片人对电影的严肃意义与收藏价值进行了思考与论证,并成为美国电影收藏的重要理论动力。这些文化精英中,有首先将电影与政治和艺术联系起来的维切尔·林赛,有将电影视为可以忠诚地展现历史、具备严肃纪录性质的威廉·肯尼迪·迪克森以及进一步认为电影应当超越其见证真实的功能、成为传达具有倾向的民族主义观点的国家工具的博拉斯·马图谢夫斯基。(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电影文学
·
2014年15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罗高生作品欣赏
·
中国电影生态系统中的后产业链发展战略——以入世以来的中国电影为例
·
早期美国电影收藏的理论动力
·
东北黑帮题材微电影兴起的文化成因与思考
·
论中国电影国际化路径
·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
·
现实主义剧作中戏剧性张力的构建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好莱坞英文电影的文化自觉
·
筷子兄弟系列微电影特征要素分析
·
青春偶像剧的“狂欢化”特色
·
造型与叙事:动画角色表达语言辨析
·
纪实美学视域下的电视电影《烛光之约》
·
成长小说《狐火》与女性乌托邦电影叙事
·
电影《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的多维阐释
·
论《卡萨布兰卡》中里克的人格魅力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
中国经典电影中土地意象解读
·
影视作品中的体育审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