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注册]
文学博览|诗歌及韵文|小说|散文及杂著|戏剧文学|曲艺|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想象·话语·价值:民国初期战事片的观念图景(1912-1920)
梁思媛 ; 电影评介 2021 年 21 期
<正>作为“电影门类里最为重要的片种之一”[1],战争电影以其鲜明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比起20世纪30年代以来战争片的热烈探讨,民国初期的战事片则鲜少有人问津。《中国战争电影史》将这一时期的战争电影定义为“一种类型的缺失”[2],称此时国内尚未形成孕育战争片的社会土壤。其实,若将视野拓宽至海外输入的影片,则可见战事片已然成为当时银幕上的常客。20多年后,谷剑尘细数“舶来影片自幻仙至侦探片起,已显然划分三大时期:(本文共计 6 页)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CNKI荣誉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交流 用户建议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 2023 中国知网(CNKI)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75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KNet平台基础技术由KBASE 10.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