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注册]
文学博览|诗歌及韵文|小说|散文及杂著|戏剧文学|曲艺|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苏、波剧目一瞥
陈健秋 ; 剧本 1988 年 04 期
<正> 老戏翻新十月革命70周年前夕,我们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和波兰。到莫斯科,即逢全苏戏剧节开幕。戏剧节上,格鲁吉亚话剧院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戏是不换景的(除了下面我要提到的少数两三个戏以外,这次在苏联、波兰所看到的戏绝大多数都不换景,以不变应万变)。舞台一大半仿佛是面剧场的四层楼的包厢的墙壁,在最高的一层上,从始至终有一个扮作观众的假人趴在栏杆上似乎在俯瞰着表演区发生的一切。靠近舞台口的上下一组包厢,让你感觉这也许是我们看戏的剧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包厢”演员可上下出入产生许多舞台调度;舞台的另一面是一条滑行轨道和轨道上的高架平台。再就是一竖排用绳子吊着的小段钢轨,有时十数个人敲击发出声响,有时借助吊杆的移动,产生一种风雨中摇曳的树林的效果。最后戏进入高潮时,整个包厢景片分离,再加上转台的移位,配以灯光和音响,仿佛整个剧场都在倒塌倾斜。这种使观众从感官到心灵受到刺激的效果,恐怕是写实布景所难以达到的。人物造型也挺别致,你难以分清他们的年代、民族、社会。群众角色颇象中国的(本文共计 3 页)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CNKI荣誉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交流 用户建议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 2023 中国知网(CNKI)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75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KNet平台基础技术由KBASE 10.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