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早年画册》自题书法审美研究
李怡辰 ; 艺术品 2022 年 01 期
<正>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晚又名悔迟、老迟、勿迟、云门僧等。明末清初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能诗工书,尤精绘事。陈洪绶书法在其生活时代已为人珍重,自崇祯壬午入赀为国子监,官翰林之后人皆争与交好,据《绍兴府志》记载:“得其片纸只字珍若圭璧。”1可见其工书甚力。清人胡其毅谓其与南宫之书画千古并传,今其书法愈加受到重视。翁万戈将其书法分为四个时期:少期、早期、中期、晚期。早期书法是指1616年至1630年间的书法,此间作品数量渐多。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早年画册》共十二开画作,是陈洪绶绘于1618年至1622年的作品。其中第九开《月下捣衣图》画面之上有1621年自题一则;其余有六开画作另附独幅书法自题,为后补之作,包括第一开《枯木松石图》、第三开《罗汉与护法神图》、第四开《枯木竹石图》、第五开《松下独立图》、第十开《待渡图》、第十一开《双蝶采花图》。翁万戈认为这六则独幅行草书自题是陈氏1629年秋暮重览《早年画册》时兴起而题,可作为研究其早期书法审美的重要线索。(本文共计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