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卷首语
牛克诚 ; 美术观察 2021 年 11 期
<正>新中国美术在一个空前壮阔的历史时空中展开,多姿多彩的作品、展览、研讨会、出版物、教学、市场等,汇聚成壮丽的美术景观,令人瞩目。瞩目是因其直观,而其背后的创作体制、展览体制、传播体制、接受体制、批评体制、教育体制、出版体制、市场体制等,虽不很直观,但却实质地存在,而且正是它们营造出各种诉求与力量相互作用的空间和场域,筑基、建构和支撑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格局,规定了新中国美术的性质与路径、历史与现状。(本文共计 1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美术观察
·
2021年11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卷首语
·
新中国美术制度研究
·
制度自信,中国美术体制的坚守与创新
·
批评的制度与制度的批评
·
新中国美术制度史:一个有待开辟的学术领域
·
“任务”中育人才,“事业”中建制度
·
国家话语的集体互动:会议作为美术制度的一种方式
·
改革开放早期美术体制变革的原则及方向
·
从外来修饰到自我判断——新中国美术管理的生态变迁
·
普及性、专业性与商业性:新中国美术出版的价值诉求
·
新中国展览事业语境中的“美展”形态与机制
·
计划经济时代的美术公司
·
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一种双向互进的新国潮
·
关于展览的展览——记“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
隐逸与理想:“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展览述评
·
红石地带的脉搏——从“澳大利亚之心”展览看澳洲土著艺术
·
艺汇
·
福尔达轮归来的徐悲鸿与林风眠——1920年代政治场域中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