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吉祥符号与乡村文化空间
李东风 ; 民艺 2020 年 03 期
乡村文化空间是具有系统化、整体化和生态化的综合体,乡村文化的构成要素由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部类组成,作为非物质形态的吉祥符号是乡村文化空间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具体表现为文化景观、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中的吉祥符号三个方面,因其具有的规律化、秩序化、程式化和审美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文化空间之中,并在民俗文化活动中形成了具有活化意义的符号。(本文共计 4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民艺
·
2020年03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驰援武汉 天佑华夏
·
众志成城 抗疫情系列
·
刊首语
·
朝向民间的人文情怀——冯骥才乡村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实践
·
《美在乡村》社会实践中的“手艺学”思想探析
·
铜川民间文化与耀州窑
·
广东佛山剪纸丛述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保护
·
漫谈乡村文化空间和民艺的关系
·
吉祥符号与乡村文化空间
·
“碧山计划”与艺术乡村建设
·
耕耘于民间艺术沃土的学者——缅怀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王海霞
·
用生命践行理想与追求——忆王海霞
·
王海霞在民艺探索中的知与行
·
盛开在民间——记民间美术研究者王海霞
·
福禄寿喜吉祥观念探源——以吉祥年画为例
·
寓教于画的“百科全书”
·
东西方古代艺术审美与造型的文化史考略——以丝绸之路雕塑艺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