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范畴和方法探微
成湘丽 ; 名作欣赏 2021 年 32 期
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不仅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更关注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关系研究,复调、话语、对话、狂欢化这些重要范畴其实都是对不同关系的种种表达。可贵的是,巴赫金没有在关系研究中走向二元对立或折中主义,而是走向了自我超越,这与巴赫金早年受到的相对论观念影响有关,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巴赫金提出的主体的过程性、开放性、对话性、未完成性等一系列观点与20世纪的人文科学主流暗自契合。(本文共计 3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名作欣赏
·
2021年32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第六届“名作杯”征稿启事 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
·
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州评弹新书目的编演
·
论明清商贾诗歌意象的新特征
·
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范畴和方法探微
·
登山者倾听神秘的交响——细读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及其他
·
他乡亦有温情,“文城”自在心中——评余华长篇小说《文城》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读贝克特《终局》
·
寻找消逝的光芒——《烦恼人生》悲剧美之重释
·
风骤莫向枝头看,雨疏宜卧枕上听——李清照南渡词作中的“风”“雨”意象品析
·
“漫不经心”的精巧构思——从叙事角度看《红楼梦》中的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
·
《红楼梦》中的葫芦意象
·
从中期香菱的语言分析其人物特殊性
·
生的哲学之反抗绝望——解读《野草·希望》
·
女性主义视域下《伤逝》与《金粉世家》之比较
·
《奥勃洛莫夫》的文学批评大花园
·
《普希金之家》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
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试析格鲁霍夫斯基小说《活在你手机里的我》
·
论路遥笔下“平民英雄”背后的悲剧意识——重读《平凡的世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