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前后
徐兆正 ; 四川文学 2021 年 11 期
<正>一、"一种偏差的思想"2007年的一次访谈里,刘震云反顾自己早年作品,认为"《一地鸡毛》说的是吃的事,小林的生活证明,家里的一块豆腐馊了,比八国首脑会议要重要"。这个奇诡的说法于四年后再现于一段即席感言,除了重提豆腐馊了与八国会议,他还将这种说法概括为"一种偏差的思想"。熟悉刘震云的读者不难理解这一点:贯穿其早期作品的一条强力线索便是"偏差",亦即"天地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的"齐大小"(《庄子·齐物论》)。《一地鸡毛》问世于1991年,(本文共计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