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深层辨析
肖光琴 ;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 年 05 期
<正>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它冰冷的真实叙述、富有激情的哲学性表达以及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被称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作者也因此而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红与黑》的时代早已随着大革命的硝烟飘向历史的深处,但《红与黑》中的人物(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
2009年05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石以品
·
黄光
·
回到自然
·
春天
·
伊豆的印象
·
阿尔贝·加缪
·
乡院花开
·
陈雪梅诗歌
·
古韵新唱
·
剧作家性别差异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比较分析《打出幽灵塔》和《雷雨》
·
权力镜像中的人性拆解
·
浅析“米”这一意象
·
跌宕起伏 环环相扣——浅析茅盾《林家铺子》的艺术构思和结构
·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
传统与现实的背负者——论张欣笔下的都市男性
·
后人的悲哀——风俗对祥林嫂的虐杀
·
试论贵州作家辛雨律诗风格的创新与突破
·
谈曾卓诗歌《有赠》中的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