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作为强制阐释的批评之弊与批评之难
张清华 ; 文艺争鸣 2021 年 06 期
<正>南朝萧齐时,有个来自天竺的法师叫作求那毗地的,翻译了一本古代印度的智者僧伽斯那的书,书中有上百个故事,讲的都是佛学义理。其中有一则几近家喻户晓,叫作《盲人摸象》。原文说:"昔印度有瞽者四,相友善。然各自命为智者,人亦因以智者目之。一日,四瞽者立谈道左,有声跫然而至,询诸人,知其为象也。(本文共计 5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
文艺争鸣
·
2021年06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陶亚萍作品
·
疫害或危难之际的文学伦理
·
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之二
·
当代文学六十年
·
钩沉《上海滩的春天》的创作始末——释读熊佛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解与书写方式
·
电影改编论争与“十七年”文学生成的复杂性——以《无情的情人》《达吉和她的父亲》为视点
·
科学与想象:对立还是对话?——当代科幻文学视野下的《敬告青年》
·
重申物质与身体的书写意义
·
旧文人,胜过新作家?——笺释郁达夫诗十首
·
延安时期外国文学译介策略及话语选择
·
阶级、男性、女性的三元交错——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性别差等
·
作为强制阐释的批评之弊与批评之难
·
从强制阐释看中国百年文学批评的症结
·
“唤醒现象世界的此在经验”——基于阐释学普遍原则的文学批评观察
·
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写作都是“错的”
·
中国古代正史“艺术传”中的艺术观念
·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艺术观念
·
中国古代类书中的“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