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大通琐记
董得红 ; 雪莲 2022 年 02 期
<正>走在大通这块土地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大通这个名字最早是伴随着故乡村巷里和打麦场上大通人卖“巴尔煤”的吆喝声走进我童年的记忆里的。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河湟地区大部分农村还没通电,点灯用煤油,买不起煤油的就用菜籽油。老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冬天取暖的火盆燃料大部是树枝、树根。条件好一点的用粮食换一两背篼大通的“巴尔煤”,在过年时用。那时临近冬天时,就有大通人用牲口拉的木胶轮车,(本文共计 4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读书的苦与乐
刘道玉
书屋 2022/04
·
茶相(散文)
胡竹峰
红豆 2022/02
·
春柳
安频
青年文学家 2022/06
·
花事
叶春雷
思维与智慧 2022/07
·
立秋
毕化文
吐鲁番 2021/04
·
故乡
刘奇叶
吐鲁番 2021/04
·
潇贺古道的秦时明月
梁安早
吐鲁番 2021/04
·
中庸故乡
常弼宇
广西文学 2022/04
·
虫与猴
傅菲
广西文学 2022/04
·
宾阳炮龙人
陈洪健
广西文学 2022/04
·
雪莲
·
2022年02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牧民新风
·
二月辞
·
将軍歸来
·
一塵
·
东头有棵大榕树
·
老马出书
·
光陰的胎記
·
那些年,那些事
·
桥下流水
·
向上而生
·
大通琐记
·
黑鹳落处是北川
·
雪落在塞北江南(组诗)
·
浣纱記(组诗)
·
低语与守望(组诗)
·
诗人与酒
·
爸那,或以父之名
·
在青海高原客串了一把诗人——答姜红伟主编《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