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注册]
文学博览|诗歌及韵文|小说|散文及杂著|戏剧文学|曲艺|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中外作家忏悔心态比较
杨守森 ; 艺术广角 2022 年 06 期
<正>我国汉语中的“忏悔”一词,源出佛教,意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1])。从心理机能来看,忏悔实际上是人类有史以来,随着理性意识的觉醒,基于羞耻感的一种生命意识,如同孟子讲过的“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因而忏悔亦是人类寻常可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心理意向,忏悔大致又可分为人性忏悔、人格忏悔与人生忏悔三种类型。由于人心惟危,世事莫测,无论何人,其人性、(本文共计 13 页)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 CNKI荣誉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交流 用户建议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 2023 中国知网(CNKI)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875号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KNet平台基础技术由KBASE 10.0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