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观光客的凝视”与“凝视的观光客”——现代大众旅游与摄影实践
顾铮 ; 艺术评论 2009 年 05 期
西方摄影家的东方照片往往将东方文明作为一种象征停滞与落后的"文明的化石"加以凝固,这在客观上帮助确认了西方意义上的进步的合法性。同时,这些照片在一解西方人对于东方的好奇与渴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于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特别是在东方主义的形成过程中,这些照片既是一种了解异质文化的媒介,同时也成为西方想象、再造甚至歪曲东方的根据。(本文共计 8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夏日流行风
人像摄影 2009/06
·
大美中国 非诚勿照
刘海星;曹胜高
中国摄影家 2009/06
·
“观光客的凝视”与“凝视的观光客”——现代大众旅游与摄影实践
顾铮
艺术评论 2009/05
·
动静结合拍人体
李建国
人像摄影 2009/02
·
给袁泉拍摄
Amanda;韦来
人像摄影 2009/01
·
柔光的典雅画意
陆云俊
人像摄影 2008/12
·
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
孙宇龙
东方艺术 2008/20
·
画意效果的4种色调
管俊如
人像摄影 2008/11
·
情景摄影的两种拍摄模式
依晴
人像摄影 2008/10
·
商业人体摄影的两种“非常规”操作
李胤达;四九
人像摄影 2008/10
·
艺术评论
·
2009年05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没落——在金融海啸中的思考
·
《高考1977》:被历史记忆的那一年
·
“观光客的凝视”与“凝视的观光客”——现代大众旅游与摄影实践
·
“公路”的形象——理解西方“公路片”类型演变的一种角度
·
域外新视界——王韬《漫游随录》与晚清上海文化圈
·
旅行体验与视觉再现——以赵望云早期旅行写生画为例
·
旅行与艺术
·
“为谁写作”——知识分子的舞台宿命
·
魅力《操场》:现实主义的感动
·
有挣扎就有意义——《操场》三思
·
数码摄影的普及和“形象的狂欢”
·
技术的力量——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说起
·
论“远”
·
中国绘画中的水墨运用与大花鸟意识
·
古歌时代声乐艺术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启示
·
浅论莫扎特音乐创作中的美学思想
·
大片时代与新生代导演的现实选择
·
发现再设计之美——视觉识别中视觉调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