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王德威 ; 扬子江评论 2013 年 03 期
<正>一、前言在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史上,"中国"这个词作为一个地理空间的坐标,一个政治的实体、一个文学想象的界域,曾经带给我们许多论述、辩证和启发。世间到了二十一世纪,面对新的历史情境,当我们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的时候,对眼前的"中国"又要做出什么样的诠释?而这些诠释又如何和变动中的阅读和创作经验产生对话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题目。本文的动机不在于做细腻的(本文共计 16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从典故视角分析古典文学中的竹意象
范绍利
长江丛刊 2018/33
·
论“警策”
李刚
长江丛刊 2018/34
·
今天应如何看待“八十年代”文学批评?
刘卫东
文学自由谈 2018/06
·
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论托尔斯泰的艺术理念与文学批评(下)
李建军
扬子江评论 2018/06
·
新起点,新期待:元好问研究展望
胡传志
名作欣赏 2018/31
·
寻求者与守望者——孙玉石先生的鲁迅研究历程
吴晓东
名作欣赏 2018/31
·
让人文性更充分融入诗性
张柠
芒种 2018/16
·
小“蝼蚁”与大时代——石一枫近期小说考察
王冰冰
芒种 2018/17
·
文艺批评与剜烂苹果及苹果之关系
张燕玲
长江文艺 2018/21
·
塑造美的艺术,需要美的灵魂
王家春
中国书画 2018/11
·
扬子江评论
·
2013年03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江苏省作协举办第二届中国新诗沙溪论坛
·
卷首语
·
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
新世纪诗歌形象的重构及其障碍
·
复活母语、沟通中西诗学的写作
·
一代人的“诗·生活”——口述历史中的“白洋淀诗群”
·
范小青,如何PNY
·
《香火》:小说的“起死”
·
网络小说、学院批评与禁言时代的社会记忆——从网络小说《西游无间道》谈起
·
我的小说作为小说
·
重新定义世界的写作和现世生存的忧思录——黄孝阳的《旅人书》评议
·
王清平官场小说中的民本思想——以长篇小说《如影随形》为例
·
曹禺《明朗的天》与195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的“改造”
·
中国社会变迁与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
·
形式的意味——对《花城》“实验文本”栏目的考察
·
中国短篇小说在宜兴举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