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互文”——评东西长篇小说《回响》
彭雨晴 ;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2 年 03 期
<正>一1966年,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文学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论文《词语、对话和小说》中,第一次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互文性理论以结构主义符号学为基础,借鉴和吸纳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狂欢理论”,强调并突出文本之间的互涉关系和逻辑生成,使文本从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向开放的意指实践。“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作品,所有的作品、所有的文本、所有的表意成果其实都是互文性的编织,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对话主义、对历史传承性和文学与社会的横向关联性以及人类文明和文化未来前景的认识。”~((1))互文性理论不仅是一种文本理论,一个研究文学作品的视角,还是我们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一种精神方式。(本文共计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