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
登录
] [
注册
]
订购热线:400-810-9888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CNKI首页
首页
搜杂志
搜文章
文学博览
|
诗歌及韵文
|
小说
|
散文及杂著
|
戏剧文学
|
曲艺
|
报告文学
|
民间文学
|
儿童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美术摄影
|
音乐舞蹈
|
工艺美术
|
表演艺术
|
综合文艺
数据加载中......
看的政治: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
吴琼 ; 中国摄影家 2007 年 12 期
<正>20世纪60、70年代是英国左翼知识分子十分活跃的一个时期,他们禀持着一种温情的人道主义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的武器,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幻觉加以揭露,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对工(本文共计 2 页)
查看全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相关文章推荐
·
夏日流行风
人像摄影 2009/06
·
大美中国 非诚勿照
刘海星;曹胜高
中国摄影家 2009/06
·
“观光客的凝视”与“凝视的观光客”——现代大众旅游与摄影实践
顾铮
艺术评论 2009/05
·
动静结合拍人体
李建国
人像摄影 2009/02
·
给袁泉拍摄
Amanda;韦来
人像摄影 2009/01
·
柔光的典雅画意
陆云俊
人像摄影 2008/12
·
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
孙宇龙
东方艺术 2008/20
·
画意效果的4种色调
管俊如
人像摄影 2008/11
·
情景摄影的两种拍摄模式
依晴
人像摄影 2008/10
·
商业人体摄影的两种“非常规”操作
李胤达;四九
人像摄影 2008/10
·
中国摄影家
·
2007年12期
在线阅读
本期目录
·
“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
·
第七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征稿启示
·
影坛启示录
·
“上帝”不仅在仪式当中现身 有关《乡村天主教》的影像解读
·
新摄影艺术及其表现特征的思考
·
杨延康如是说
·
摄影的尊严:作为一种对苦难与信仰的视觉表达 杨延康摄影作品读后
·
拍摄散记
·
虚设的曼陀罗:从杨延康的众生图像志说起
·
离样板戏最近的人
·
幸存的珍宝
·
他的历史影像需要细读——张雅心影展观后
·
最后的居民
·
走下神坛的当代艺术及其摄影文化
·
标准照后:访陈石林
·
女人都喜欢首饰
·
论格里高利·克鲁逊
·
青出于蓝而归于蓝 格里高里·克鲁逊的影像创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