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锲入50后脑海的干旱特写
写给总书记的报喜信
大旱之时,温总理的16个字
拿到干旱带人饮解困“特别通行证”
制服“魔鬼弯”
避险车道,生命的保障
张易的“咽喉”
解困下马关,沉寂的古城“活”过来
搬出大山走大道
直补杠杆撬动农村公路大发展
农民进城:车到站,人归点
590辆小客车打通“末梢神经”
被“逼”出的小康生活
柏油路修到我家院墙外
5300人和5公里路
一条路改变了一个镇
农民进城只花5毛钱
公路建设实现“三大目标”
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西部排名第一
任守谦眼里的人饮断代史
80万!任守谦们做不完的减法题
自来水通到俺新家
一寸管道,万千艰辛
村民:通了自来水,俺们心也放舒展了
挂上红十字,病魔就不敢近身了
像迎水神一样迎接自来水
这媳妇子账算得糊涂!
千里路上水来了
与狼共饮的日子
这根陪嫁的扁担用了50年
不往这里给媳妇的现象没有了
恒光村:从鸡叫抢水到自来水“一通百通”
巩龙村:“能人村”战略大转移
和平村王臣:“母鸡在给俺担水”
新思路破解西海固世纪性饮水难题
宁夏农村实现“喝不上水”到“喝好水”的历史性巨变
人饮解困探索宁夏管理模式
声音
决策·启示
专家团队扛鼎宁夏现代农业科技
足不出户请来“空中专家”
农村信息化“宁夏模式”“一网打天下”
“宁夏模式”的科技特派员行动
南部山区“设施农业”最时尚
信息站诞生的赛鸽专业户
住进“别墅”的奶牛
塞上江南稻蟹美
一场疾病,两种命运
来自于国家“标准”的挑战
更多>>